新型社交媒体给粉丝用户提供与“同好”之间交流的平台、生产内容的展示空间,也拓展了与偶像之间的接触渠道。
互联网粉丝社群在管理上有自己独特的模式,社群的层级结构、制度设置维持了社群的稳定和活跃度。这类社群主要以核心粉丝为主导,普通粉丝进行参与影响路人的群体圈子。
和所有社群一样粉丝也是社群运营+参与者(用户)的结构,下面就给大家进行干货分享。
什么是粉丝社群?
上面说到粉丝社群是有层级结构、制度设计的群体,它具有相对成熟的运作模式与管理规范。
粉丝社群不局限于明星,也能够在传统企业和传统电商一片哀鸿的时候,找到品牌粉丝群体建立社群运营,让新生的商业模式却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
互联网社群就是“一群被商业产品满足需求的消费者,以兴趣和相同价值观集结起来的固定群组”,具有聚合度高、交流效率高、一致行动的特点。
以博客、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平台开启了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对建立社群有一定优势:
品牌通过内容社交平台进行内容生产、推广传播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在人海中寻找自己的目标用户,然后将这群人聚集在一起,提供“圈子”为其提供给内容、产品满足他们的需求,也就是我们社群运营中所提到的输出、转化。
为什么要创建粉丝社群?
社群运营有很多问题都是不能避免的,很多人都会经历常规的社群运营步骤:
1、跟风学样建“社群”
2、建成客户群、PR 群
3、疯狂拉人后变死群
4、追求活跃度乱投入
5、线上活跃线下缺失
……
如何打破常规做好社群运营呢?这里就要借助“粉丝社群”概念进行运营。互联网时代也是个圈层消费和精准营销的时代,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有目标、有结构、有制度,建立社群也例外。
一、建立初期-谈目标谈定位
很多人以为我拉人进去群聊这就是社群了,然后在进行所谓的“运营”。其实很多人在建立初期就没有明白社群的核心意义。
建立一个社群,你的定位到底是“产品粉丝群”还是“意见反馈群”?自己的定位如何才能吸引用户加入?这些问题很多群主事先就没有考虑过,所以导致效果不理想也是正常的事。
那么在建群初期就要明白自己的定位是放在哪里的?用户加入你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能为他提供什么价值?后期这批用户能给我带来什么?
很多人由于前期的定位不准确导致运营中途问题不断,退群的问题就占大部分。所有的社群用户都是“趋利避害”的,社群对于自己来说没有正比的回报那就是在浪费自己的空间和时间成本付出,干脆退群寻找下一个高质量目标社群。
二、建立中期-谈结构谈制度
经历了初级阶段的目标定位之后,社群运营有了明确的方向和规划。所以,接下来我们需要进行社群结构的搭建和制度的设计。
社群的机构个人认为蜘蛛网模式是非常好的示范例子,横纵交错但是有明确的中心点位置,让人一眼就能看出重点,并且将各个位置都互联在一起。
例如一个500人的“粉丝社群”,如何让这群用户彼此认识熟悉?首先,重点是非常明确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偶像”;横向划分可以按年龄、职业、性别区分,这批“粉丝”可以通过相同属性的用户共同探讨“偶像”;纵向可以按地区划分,区域一致,共同范围的“粉丝”还能进行线下沟通。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划分都是有所交集的,蜘蛛网上任何一个节点发生变动,都会被传递到每个角落,达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
社群制定建立主要目标还是为了能更好管理,还是那句话”以核心粉丝为主导,普通粉丝进行参与影响路人”。打造群体中的KOL核心“粉丝”带动普通“粉丝”的凝聚力最后再影响刚刚入群的“路人”。
最后在解释如何运营之前,首先回答“为什么建立粉丝社群”这3个问题:
1、我们建立社群的目标什么
2、用户为什么要进入我们的群
3、运营期间用户该如何进行转化
回答这三个问题之后,社群该如何进行运营也就非常明确!
社群的三种类型
社群的特点是“圈层消费”和”精准营销”,对于运营而言,现在有三种常见的社群类型,每一种都是基于“粉丝社群”构造运营的:
1、创建垂直类社群,目标用户更多是行业领域的优秀人才。能在互联网搜索到的资料无需再重复提供。所以,必须提供原创/独家/新鲜的内容,才能增强社群吸引力。
2、创建学习类社群,目标用户目的很明确,需要进行学习监督有所进步。所以,就要创造优良的社群环境,严禁广告/学习资料提供/学习打卡/作业布置等。
3、创建业务相关的社群,比如“了解产品后转化过来的用户”,几乎是随时能流失的用户群体,所以作为运营人员,除了需要将“粉丝”进行初级转化以外还需要向进阶转化做努力。同时,也需要保障进阶产品的质量、转化流程、完美话术从而将有意愿的用户更进一步的转化。
所以社群定位一定考虑选择社群用户的结构趋势、载体趋势、情感趋势、工具趋势、运营手法趋势……,我们打造“粉丝社群”的目的也是非常明确,需要做后期的转化营销。
只有识势、取势、造势,运营社群才能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是那句话,互联网社群是圈层消费和精准营销的时代,需要有目标、有核心、有结构、有制度,这样才能完成精准营销。